
GHAD|邊走邊看---感受村落古鎮的設計魅力
秋季,它帶著金黃色的落葉如期而至。秋風拂面,公和設計集團在這如畫的季節里,舉辦了2020年秋游團建活動,帶著大家一起領略了富陽的農居古韻、詩畫江南。
東梓關村,位于富陽場口鎮西部,面臨富春江,背靠小山群,環境優美、位置獨特,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黑瓦白墻的杭派建筑,如今成為了它最獨特的風景。東梓關因郁達夫的同名小說而著名,村內至今還保留有近百座明清古建筑。東梓關村面臨富春江,江水孕育了富陽的歷史文明,也滋養了世世代代的村民們。東梓關的新村設計突破傳統設計手法,在理念上進行創新,外立面沒有拘泥于傳統杭派民居的造型符號,而是用現代的設計語言抽象屋頂線條,使得建筑充滿田園詩意,完美地融入到周圍的自然山水之中。村內保留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與改造的“最美回遷房”相互輝映,仿佛正在向我們娓娓訴說著從古至今的村落風貌。
龍門古鎮---三國孫權的故里。古鎮是探析孫吳淵源和江南宗族文化的活化石,村內90%以上的村民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氏家族的后裔,是孫權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古鎮的路面大多由鵝卵鋪成,甚至很多墻面都是用鵝卵石砌筑。窄巷是龍門古鎮建筑布局的一大特色,由于巷道狹窄岔路繁多,外人進入十分容易迷路。古鎮還保存著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廊房相連,巷道縱橫。龍門十景古韻悠悠,古鎮遺風,淳樸深厚。
踏著秋日的暖陽,我們開啟了最后一日的行程,來到富春山館。此館反映了富陽的歷史文化,是具有學術性、知識性、文化性和娛樂休閑相結合的歷史文化博物館,也是富陽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展覽的主題為“家在富春江上”,通過山水富陽、千年古縣、東吳源流、造紙名鄉等單元,向我們展示了悠遠凝重的富陽歷史和瑰麗多姿的富春江文化。這個展館建筑群是中國美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教授創作的作品。王澍以《富春山居圖》為創作母題,將建筑學的手法與山水畫相結合。館內建筑結構錯綜復雜,高低起伏遠近相應。王澍的建筑實踐執著于匠作技藝,將農民工澆筑混凝土的技藝運用到美術館的墻面砌筑之中。綿延百米的用竹子與混凝土澆筑而成的灰色墻面構筑出獨特的建筑肌理。
秋游團建活動中,我們邊走邊看,在旅途中學習、觀賞,不僅領略了富陽的人文景觀和建筑特色,也在工作之余豐富了精神生活。此次的秋游團建讓大家有機會更深入地交流情感,使得GHAD大家庭更加緊緊地凝聚在一起。